新闻中心

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共绘法医科普教育蓝图

* 来源: 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5-08-27 10:13:28 * 浏览: 4

为推动法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揭开法医的“神秘面纱”,在今年暑期,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以党建共建为桥梁,共建法医科普教育基地,并顺利举办第一季“法医科学探索营”,向热爱法医学的学子们展示了真实的法医工作。 


本季“法医科学探索营”顺利举办了六期活动,共有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甚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见习生”参加。“法医科学探索营”以“科普法医学知识、推进法医学事业发展”为目标,同时兼具“与法医‘大咖’面对面、年轻导师带队、沉浸式体验法医工作”的独有特色,为每一名见习生带来一场独有的法医学“饕餮盛宴”,为每一名见习生的心里埋下一颗“追求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的种子,以实际行动推进法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百年积淀,专业根基铸就合作底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的历史,是中国现代法医学发展的缩影。其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德国人欧本・海姆主持的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馆,自诞生之初便与司法实践紧密相连,开创了中国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开展法医学鉴定的先河。百余年来,法医学系始终坚守“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司法鉴定三大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数千名,其中多数成为公检法系统、司法鉴定机构的骨干力量;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在法医病理诊断、DNA分型技术、毒物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累计完成各类疑难案件鉴定数万例,为司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被誉为“中国法医学人才的摇篮”和“司法公正的守护者”。

厚积薄发,“创新”精神搭建教育平台

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拥有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毒物、法医物证、文书、痕迹等多项司法鉴定资质,现已通过实验室认证认可(CNAS)和国家级资质认定(CMA),是司法部首批《公民非正常死亡法医鉴定推荐机构》,湖北省首家《司法鉴定技术与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机构,武汉市长江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点工作站,指导拍摄芒果TV《初入职场的我们 法医季》《初入职场的我们 法医季第二季》等节目。


中心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先后与武汉血液中心、湖北警官学院及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荣获“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新洲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中心建立了以全国知名法医学专家刘良教授为首的法医学专家顾问团队和省内知名三甲医院为主的临床医学专家库,常年受理全国各地办案机关委托开展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工作。中心与法医学系共同完成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


中心出资成立了刘良工作室科研项目基金,目前已资助高校和公检法等单位的科研项目近20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共发表中英文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24篇,论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在中国知网“医学类”高影响力论文中排名第二。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主持编写、参编著作3部,其中1部已出版;建立了中国人组织体液标本库。

此次双方的深度合作,是基于“党建引领、专业同源、使命同向”的必然选择,是“党建+科普+实践”的法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在党建引领下,法医学系的学术积淀、人才储备与崇新鉴定中心的实践经验、技术平台形成完美互补,为法医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专业基础。

三维发力,共筑法医科普教育新高地

长期以来,由于法医学的专业性较强、涉及场景特殊,社会大众对其认知往往停留在“神秘”“小众”的层面,甚至存在诸多误解。为此,双方联合打造的法医科普教育体系,将从“知识普及、人才培育、科技赋能”三个维度同步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高地。

法医科普教育基地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致辞

首席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

特邀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周亦武教授

特邀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茜教授

特邀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任亮副教授

特邀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子龙副教授

在知识普及层面,双方将打破传统科普的局限,创新推出“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普矩阵。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线上直播等渠道,开设“法医小课堂”“案例解读”“专家问答”等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医学原理,通过真实案例(脱敏处理)展示法医学在司法案件中的关键作用,如“DNA鉴定如何锁定真凶”“毒物分析如何还原案件真相”等,让公众直观感受法医学的科学性与重要性。线下则准备定期举办“法医科学探索营”“法医实验室开放日”“校园科普展”“社区公益讲座”等活动。


在人才培育层面,双方将联合开发“法医科普教育师资培训计划”,选拔优秀的法医学教师与鉴定人组成科普讲师团,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其科普传播能力;在高校开设“法医科普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普内容创作、活动策划,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科普产品,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也为科普教育储备青年力量。同时,面向中小学生推出“法医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趣味实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对法医学的兴趣,播撒法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种子。


在科技赋能层面,现代科技将成为科普教育的“加速器”。双方将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虚拟法医实验室”,让公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法医鉴定的关键流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公众对法医学的认知痛点,精准设计科普内容;将人工智能辅助鉴定系统、新型检测设备等前沿科技成果融入科普,展示科技进步如何推动法医学发展,让公众了解“科技如何让司法更公正”。


结业合影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一期学员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二期学员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三期学员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四期学员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五期学员

法医见习生科学探索营第六期学员